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王小波《黄金时代》 支付之家网(ZFZJ.CN) 昨天,人民银行开出了支付行业年内最大罚单,国付宝因多项违规被罚4646万元,该罚单金额仅次于两年前易宝支付所承受的5296万元,位列历史罚单第二名。同时被罚的还有联动优势的2640万元以及其他多家知名支付机构。 此刻的支付行业,正经历着史无前例的强监管考验。全行业人人自危,生怕下一个出现在央行官网上的名字就是自己。 01 从0到1 群雄并起野蛮生长 可能很难想象,支付行业在中国已经走了近二十年的路程。 这二十年,见证着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从0到1的历史,也见证着近五年来国内移动支付行业的迅猛发展,同时又见证着近两年来数以百计的央行罚单,金额千万级屡见不鲜,还有频繁的专项整治驻场检查,更有支付牌照注销、公司创始人黯然离场的心酸。 二十年前的11月12日,北京市政府与人民银行等部委发起首都电子商务工程,而确定为网上交易与支付中介的示范平台首都电子商城便是首信易支付的前身。 没错,首信易支付作为国内第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破壳新生。 紧随其后,环迅支付在上海筹建,那年是千年一遇的“千禧年”。环迅支付可以说是国内支付行业的先行者,早年间就流传着“北首信 南环迅”的美誉。 不过,就是这样的一个老牌支付公司,仍然没有逃离被收购的命运,知名无证支付机构盒子支付欲斥资2.5亿元买下迅付22.5%股权。 一家近二十岁的持牌支付公司被饱受“二清”争议的无证支付公司所收购,我不知道这应该是行业之幸事还是不幸,至少这见证着老牌支付机构的落寞之路。 2001年,中国互联网经历了惨痛的泡沫破灭,刚刚诞生不到三年时间的第三方支付差点就被扼杀在摇篮里。 环迅和首信易成立的时候,被大众所熟知的银联、支付宝们当时还没有影儿。 中国银联在2002年3月份才正式成立,是国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卡组织。同年12月份银联商务随之成立,银商的降临让银联饱受争议,毕竟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行为并不光彩。 含着金汤匙出生的银商并未满足于此,次年3月份,上海卡友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在上海挂牌成立,银联商务占股41.76%。卡友信息便是如今领罚几千万并被责令退出25省份的卡友支付,要知道卡友的出身并不差,看看收单机构号“801”就可见一斑。 除了卡友支付以外,银商并未消停,随后陆续成立了北京银商、上海银商、广州银联、深圳银联等一众第三方支付公司,并且后来均成功拿下支付牌照。 这或许是中国特色吧,我只能这么安慰自己。 银联的创始人是万建华,而万建华如今正掌舵自己一手创立起来的通联支付,而通联支付也仅仅是成立于那成功举办了奥运会的2008年而已。 中国银联成立的2年后,40岁的马云立志要做世界最大的电商企业,而他首先要解决支付的问题。 于是乎,如今的“冤家”在十多年前进行了第一次会面,并不愉快。 马云希望借助银联的力量打通各个银行的网银,而彼时的银联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那时候,银联正忙于线下支付,且没有多余的精力来应对一个有点疯狂的小公司。 结果可想而知,银联并不想参与马云的疯狂计划,二者不欢而散。 既然银联不肯做,马老师就亲自操刀。2004年12月份,如今跻身新四大发明的支付宝正式成立。成立之初的支付宝发展的并不容易,首先便是和各个银行的合作,支付宝试图接入各个银行的网银。 马云或许是被逼无奈才做的支付宝,今天看来已经成为估值万亿的世界第一大独角兽企业,这或许要感谢银联。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第三方支付行业要感谢那场不愿被提及的“非典”。 由于人们都尽可能避免户外交易,电子商务市场被全面引爆,第三方支付行业随着电子商务市场的火爆而迅速繁荣。 “非典”最早是于2002年11月16日在广东爆发,随后2003年上半年时间席卷全国。 就在2003年,头顶德州市高考状元的赵国栋创立了网银在线,硅谷回来的唐彬和余晨在北京携手创立了易宝支付,移动和银联发起成立了联动优势,银联系背景的银商、卡友、付费通等也相继成立。 次年,从美国留学归来此前曾担任网易资深副总裁的关国光一手创立快钱支付。老牌创业大咖孙陶然在经历多次创业以后,在2005年这年毅然创立了拉卡拉支付。被誉为“中国网上支付的拓荒者”的前银联电子总裁周晔在2006年创立了汇付天下。 随后几年时间,第三方支付公司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02 从1到271 支付行业的黄金时代 支付业务之前一直是银行在做,相对保守而且垄断,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个业务几乎是不赚钱的。为了促进银行卡市场受理环境,人民银行发放支付牌照给第三方,希望创新并繁荣这个行业。 银行剥离了一个可有可无利润低廉的业务,心里当然是没什么意见的,支付公司拿到了一块“肥肉”也是美滋滋的,人民银行也推动了金融的开放创新,正所谓是各家都心满意足。 第三方支付行业在2009年遇到了分水岭。 09年末,时任央行支付结算司司长欧阳卫民在“2009中国网上银行年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央行下一步要给快速发展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发放通行证,也就是后来的《支付业务许可证》。 人民银行于2010年6月公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从事支付业务需要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支付牌照是央行为规范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秩序而设立的行业准入制度。 随后在2010年11月份,时任央行支付结算司司长欧阳卫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央行不会对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数量限制。欧阳卫民表示,“不应该说多少年批几家,凡是符合规定的都要给予许可,让市场去选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1年初,支付宝风波,将过去十年盛行于中国互联网的“协议控制”模式推向风口浪尖,也让身处漩涡的监管者“坐立不安”,那就是轰动一时的“支付宝VIE事件”。导致阿里巴巴管理层最终决定终止“协议控制”,转而正式转让外资股东所持股份的,恰是央行的一纸通知,最终这纸通知酿成马云所言的阿里巴巴“唯一正确却不完美的决定”。 彼时,国家不允许外资企业进入第三方支付领域。马云为了拿到支付牌照,于2009年和2010年分两次把支付宝的股权转移到自己名下的纯内资公司,实现了国内企业100%控股,进而实现拿到经营许可。 不仅仅是支付宝,银联商务为了拿这个第三方支付牌照,把软银赛富的股全部清出去了,将软银赛富3500万股,以每股15元的作价转让雅戈尔等中资公司。支付宝是按照监管政策做得最彻底的,而无论支付宝还是银联商务,事实上,都是朝着彻底内资化的方向走的。 这张牌照让马老师煞费心思不惜自毁声誉,让多家支付公司割肉保全,可想而知其价值几何。 2011年5月7日,有一批企业焦急地等待“放榜”,在央妈那里,他们还是“野孩子”。在当时,支付只是在银行、银联、央行之间进行,第三方支付意味着创新、开拓和无限美好的未来。而第三方支付几乎只用了1-2年时间,便超越了之前银行、银联等几十年的创新,已经在支付体系内形成了很大影响力。 同年5月26日下午2点,艾瑞咨询分析师程善宝按捺不住,在新浪微博上贴出一张辗转获得的“渤海易生”支付牌照,“求验证”。 中国移动电子商务运营事业部的支付产品经理王辉回复:“看起来像真的。” 但是当程善宝打电话问了几家支付企业,大家都支支吾吾,既不承认收到支付牌照,也不说没有收到。之后,他接到渤海易生的电话,让把那张图片尽快删除。 下午接近5时,央行网站突然对外宣布:27家支付企业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里面包括了支付宝、财付通、银联商务、通联、汇付、银盛、拉卡拉、钱袋网、快钱等。 这真是激动人心的时刻! 然后就开始了第一批获牌支付公司的BOSS们在微博晒起了喜悦。 4时55分,易宝支付大BOSS唐彬首先在微博爆出获得牌照喜悦。 5时9分,支付巨头支付宝在微博上“晒”出“001”号牌照(支付宝为第一批里面的第一家获得牌照的公司)。 紧随其后,钱袋宝创始人孙江涛也晒起了获得支付牌照的好消息。 稍晚,快钱官微发布消息获得首批支付牌照,次日董事长关国光转发微博并说:“欣闻各家都在晒许可证,引发各种围观,献上快钱牌照,凑个热闹!” 次日,拉卡拉也发微博庆祝获得了支付牌照,创始人孙陶然转发庆祝这一刻。 那一定是一个戏剧性的下午,中午各家支付公司还都集体性沉默,几个小时后纷纷发布消息获得牌照,这保密工作也是做得异常充分。 比较有意思的是人民银行用邮政专送直接分别寄给各家企业,央行的邮递是“背靠背”的。也就是说,拿到自家牌照的支付公司们,彼时并不知道其他同行是否也收到了牌照。 此后,每一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发放,都引人瞩目,尤其是前几批牌照,都要经历几番波折,哪几家支付企业会拿牌、会拿到哪些业务类型、何时发放牌照、发几张……在没有尘埃落定之前,这一切都成了津津乐道的话题。 不过直到2015年初,“严格支付机构市场准入,鼓励现有机构兼并重组、持续发展健全市场退出机制,研究实施支付机构分类、分级监管”被写入央行同年2月底下发的2015年支付结算工作要点的通知中。 这向外界传递了监管层有意收紧支付牌照下发进程。 随后在2016年8月第一批支付牌照到期续展时,央行已明确表态原则上不再核发新牌照。不仅如此,在停发牌照的同时行业还面临着违规公司被“摘牌”、牌照只减不增的现实。 彼时,人民银行全面暂停了支付牌照的核发工作。 随着对于第三方支付的严格监管,当时多达数百家企业在等待申请中,其中包括中天城投、上海钢联、广电运通、360公司、中国太保、天喻信息、义乌购等多家上市或非上市公司。 支付牌照不可以倒买倒卖,其他公司如想快速获得,只能通过直接收购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方式将支付牌照收入囊中,这使得支付牌照的市场存量越来越少。 近两年,第三方支付企业被上市公司、互联网企业等收购现象频现,比如小米收购捷付睿通、万达收购快钱、海立美达收购联动优势、51信用卡收购雅酷时空、滴滴收购一九付、新国都收购嘉联支付等等。 央行的审批暂停,让支付牌照并购市场异常热闹。 某持牌支付公司老总,因为牌照停发公司估值陡增,借势完成了数亿元的融资,估值达到数十亿元。而这位老总也买起了奢侈品,换了豪车,住上了别墅,十分悠哉。 除了支付牌照并购市场的火热以外,移动支付行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引起变化的主角便是扫码支付。 获牌那年,支付宝开始着手准备推出一种针对手机扫拍二维码的支付方案,并称之为是国内首个针对二维码应用的支付方案。 2012年夏天,打车软件出现了。打车的小额、高频场景与支付宝二维码支付形成契合,成为扫码支付最先普及的领域。之后,微信支付的二维码支付也借由打车软件进入市场。 支付公司采取高额补贴,短时间内培养了用户使用习惯,移动支付市场快速打开。 伴随着扫码支付的高歌猛进,支付宝还曾试图染指线下收单市场。 2012年3月支付宝推出推出物流POS战略,其中包括两大内容,分别是物流POS支付方案和电商物流支付体系的投资。 当时支付宝曾经宣称,未来三年面向电商线下支付生态投资5亿元,主要用于帮助电商COD支付硬件升级,物流创新业务开发以及市场投入等方面。 不过支付宝的这个行为遭到了银联强烈的反击,毕竟已经动了银联的根本。 2013年8月份,支付宝宣布,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将停止所有线下POS业务。 紧接着,央行一纸文件叫停了风风火火的扫码支付。2014年3月14日,一份名为《关于暂停支付宝公司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等业务意见的函》出现在了网上。这份由央行下发的文件要求要全面评估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虚拟信用卡的合规性和安全性。很快,文件的真实性就得到了确认,并引发了舆论的关注。 再后来几经拉锯,扫码支付解开束缚,两家支付巨头的“圈地”大战随即再次打响了。 这场支付公司间史无前例的战役,最为出名的便是“红包大战”。 从2015年2月11日开始,以微信和支付宝为代表的“红包”大战拉开序幕。 业内有句话说的挺好,第一和第二竞争,受伤被淘汰的永远都是第三。或许银联感受到了危机感,也参与到了这场移动支付大战。 2017年年底,银联终于发起“反击”,高调宣布推出云闪付APP。 云闪付APP的推出,让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从“二强对峙”慢慢变为“三国杀”,也让移动支付这个领域出现了新面孔。 正是因为有了互联网巨头在金钱、技术、精力、人员上的不断投入,才让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快速崛起。充分的竞争是好事情,如今的国内支付市场已经远远超越国外,成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 除了移动支付的迅猛发展,支付企业在资本市场也得到了充分的认可。 2018年6月8日,蚂蚁金服对外宣布新一轮融资,融资总金额140亿美元,这应该是目前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融资。 期间也有包括拉卡拉、宝付、汇付支付等多家支付公司启动独立上市计划的进程,目前汇付天下已经在香港成功上市,而拉卡拉和宝付还在等待。 也有不少企业实现了曲线上市,比如上海即富入主键桥通讯并实现了点佰趣的曲线上市,还有如被上市公司收购的嘉联支付,被民盛金科收购的合利宝等等。 总之,过去的这几年,无疑是支付行业的黄金时代。 03 悲伤始于2016 2016年4月12日这天,国务院办公厅拟定成文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21号)。 两天后,人民银行等十几个部委发布了包括第三方支付、P2P网贷、股权众筹等在内的多个细分领域风险整治文件。不过,文件虽然已经成文并印发,但是并没有公开对外发布,直到2016年10月13日,也就是时隔半年后才被公布到国务院、人民银行的官网上。 而针对第三方支付行业,人民银行下发的文件就是大名鼎鼎的《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银发〔2016〕112号)。 开始于2016年的支付行业大整治,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围绕着支付机构的专项整治,也慢慢改变着这个行业。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曾指出,支付产业市场参与者众多,供给和需求有些失衡、供过于求。 或许牌照停发甚至收紧并减少是监管层的态度,去年6月份乐富支付续展失败震惊整个行业。除了乐富,央行通过合并、主动吊销、注销等形式累计注销了33张支付牌照。 支付行业的乱象由来已久,甚至可以说从始自终一直存在,近几年尤甚。 信用卡套现、二清POS不到账、跳码套扣、虚假商户、恶意拒付、伪卡盗刷、银联追偿、天价罚单、吊销牌照、不发分润拉横幅维权……很难想象,如果说下去还有多少支付行业的乱象被罗列,每一项都足够写下满满的一整页纸。 早期,很多黄赌、洗钱之类都是依赖第三方支付完成的,某某支付公司私底下给赌博平台接交易、或者成为洗钱的帮凶,很多业内人都或多或少会知道。所以当你听说到某个行业老油条说XX支付公司私底下干了不少黑色生意,你也别意外,因为他说的极有可能是真的。 96费改之前,跳码套码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很多支付机构为了盈利普遍会采取这种方式。一般是通过为一般类0.78%费率的商户跳码到民生类0.38%,为民生类0.38%的商户跳码到县乡优惠更低的结算成本,为单笔金额较大的非封顶交易跳码到单笔20元成本的封顶交易。总之,怎么样可以降低成本怎么来。 即便是现在价改以后,虽然银联取消了“追偿”机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套利空间的丧失。价改后,POS手续费被分为了标准类、优惠类和减免类,其中优惠类的手续费是标准类的78折,减免类手续费直接就是0。正因为如此,才出现了某司跳码跳到学校医院甚至是火葬场。这种方式不仅破坏了正常的价格体系,更令许多持卡人无法正常利用信用卡消费取得积分,甚至会被发卡行系统检测为异常交易,冻结交易或降低信用额度。 除了支付机构方面的乱象,寄生于支付机构之下的代理商群体也是乱象源头之一。 为了所谓的轻资产模式,一些第三方支付机构将POS机布放任务外包,甚至把分公司外包,代理商为了盈利,导致不符合资质的商户入网、不法商户与持卡人串通套现、套码问题肆意横行,32域不规范、恶意拒付时有发生。支付机构为了扩大交易量对这些违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虚假商户较多的问题几乎是人尽皆知的,包括JG层。但是为什么没有人管呢?我想,支付机构和代理商不管是因为只要有交易就会有收益,银联不管的道理类似,而JG机构或多或少是因为虚假商户的占比的确是太高了,只能妥协或者创造过度空间。 在狭长的利益链条下,持卡人、商户、支付机构、银行、银联都有可能成为乱象之源。 最近两年来,人民银行不时会下发针对支付机构的行政处罚单,多数是数万不等的小额,也有遭责令退出部分省份的,像罚单过千万的并不多见。目前央行开出超千万级别的罚单除此次的国付宝和联动优势以外,还有银联商务、通联、易宝、卡友、智付、银盛等支付机构。 央行的一张罚单,几乎罚掉了一家支付机构半年的利润。 不过,系列罚单对净化支付结算市场生态、督促银行机构形成自我守规意识的有着重要推动作用。央行此举昭示了持续加强支付结算市场监管、从严惩处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保障支付市场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的坚强决心。 眼下,断直连与备付金全部集中存管,直接砍断银行与支付机构之间的利益链,让支付业归位通道。对支付机构而言,躺赚的时代结束,未来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支付行业二十年,如今唯有浴火重生! - - - - - - - - - - 来源丨支付之家网(微信 zfzjcn) 作者丨张盒子 责编丨包子(微信 zfzjsz) 支付之家网(WWW.ZFZJ.CN) 添加微信/QQ号: 80027302,加入支付之家系列社群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支付之家网立场* |
AD...详情
提升往来中非消费者的支付体验、服务非洲本土居民的支付需求...详情
日前,支付行业权威期刊尼尔森报告(Nilson Report)对艾体威尔...详情
AD...详情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