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支付行业的快速发展,支付场景的多元化和支付风险的复杂化,特约商户信息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2025年4月1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了最新修订的《特约商户信息管理办法》(简称“2025年版”),与此前的版本相比,这一版本在法律依据、适用范围、信息报送要求、风险信息管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
2025年版对特约商户信息报送的要求进行了细化,明确要求持牌机构建立特约商户信息管理系统,记录特约商户基本信息、服务状态及合规风险状况,并向协会报送。新增、变更、注销特约商户的,应在服务协议生效或终止后的1个月内报送相关信息。
2025年版对特约商户风险信息的管理进行了全面强化。首先,明确风险信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并细化了各级风险的定义。其次,要求持牌机构在确认核实后10个工作日内向协会报送风险信息,黑名单信息应在5个工作日内报送。此外,新增了对风险提示信息的推送和管理要求。
支付之家网获悉,特约商户存在以下风险行为之一且风险信息等级为一级的,纳入黑名单:
(一)虚假申请;
(二)套现、套积分;
(三)违法违规经营;
(四)销赃或协助转移赃款;
(五)买卖或租借银行(支付)账户;
(六)侧录点(恶意);
(七)伪卡集中使用点(恶意);
(八)泄露账户及交易信息;
(九)恶意倒闭;
(十)移机;
(十一)高风险商户;
(十二)商户合谋欺诈;
(十三)买卖银行卡信息;
(十四)拒刷信用卡;
(十五)转嫁手续费;
(十六)支付敏感信息泄露;
(十七)非法改装终端;
(十八)二清;
(十九)受理终端(网络支付接口、收款码)挪作非法用途;
(二十)恶意注册;
(二十一)伪造、变造票据:
(二十二)伪造、变造签章:
(二十三)赌博;
(二十四)赌博资金中转;
(二十五)套汇;
(二十六)逃汇;
(二十七)骗汇;
(二十八)分拆交易;
(二十九)按金交易;
(三十)跨境支付虚假、盗用或冒用申请;
(三十一)跨境支付大额交易客户、异常客户;
(三十二)境内外有权机构发布名单;
(三十三)跨境赌博;
(三十四)跨境赌博资金中转。
2025年版特别强调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重要性。要求持牌机构对关键信息和核心要素进行加密存储和脱敏处理,防止信息泄露。同时,明确了持牌机构在数据收集、报送、处理过程中应遵循的规则,确保信息报送流程合法合规。
2025年版对违规行为的处理更加严格。对于未履行报送义务、伪造或变造数据信息等行为,协会将采取自律性惩戒措施,情节严重的移送监管部门和司法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