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业务规则(征求意见稿)》,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一举措标志着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在业务规则和管理机制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对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具有深远意义。
一、修订背景与必要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地位不断提升。CIPS作为人民币跨境支付的重要基础设施,承担着为境内外金融机构提供跨境人民币清算和结算服务的重任。然而,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原有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业务规则》(银发〔2018〕72号)已无法满足当前的业务需求。此次修订旨在更好地适应CIPS参与者拓展和管理要求,优化业务流程,提升系统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根据起草说明,修订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CIPS参与者规模不断扩大,原有的参与者管理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二是CIPS功能和服务持续优化,业务规则需要更具前瞻性和科学性,以适应业务发展和功能升级的需要。
二、修订的主要内容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业务规则(征求意见稿)》共分为六章三十一条,涵盖了总则、账户管理、业务处理、结算机制、风险管理与应急处置以及附则等内容。以下是修订的主要亮点:
-
账户管理:明确了运营机构和直接参与者的账户开立要求。直接参与者的CIPS账户为零余额账户,不计息且不得透支,日终余额为零。运营机构在中国人民银行开立的清算账户用于集中存放参与者的结算资金,确保资金安全。
-
业务处理:规范了参与者的业务类型和报文权限申请流程。银行类直接参与者需根据客户指令或间接参与者的委托办理支付业务,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类直接参与者则需根据相关系统功能需求办理资金结算。
-
结算机制:CIPS支持混合结算模式,包括实时全额结算和定时净额结算。运营机构可根据业务需要调整净额结算的轧差场次和时间,确保结算效率。
-
风险管理与应急处置:要求运营机构和参与者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和预警机制,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同时,运营机构需建立备份系统,定期开展切换演练,以应对突发事件。
三、行业影响与展望
此次修订对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优化的参与者管理机制将吸引更多境内外金融机构加入CIPS,进一步扩大人民币跨境支付的参与主体和业务范围。其次,规范化的业务流程和结算机制将提升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降低支付风险。最后,完善的风险管理和应急处置机制将增强CIPS的稳定性,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坚实的基础设施保障。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使用,还将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随着CIPS功能的不断完善和业务规则的优化,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为全球经济合作注入新的动力。
公众可通过电子邮件或信函方式向中国人民银行反馈意见,共同推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发展。此次修订的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5年8月3日,期待行业内外的积极参与和建言献策。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发布者:支付之家网 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https://www.zfzj.cn/5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