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之家网获悉,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于2025年9月8日发布了新版《中信银行积分计划条款与细则》,宣布自2025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2025版积分规则,旧版同时废止。
中信银行此次积分规则调整看似“常规升级”,实则暗藏玄机,尤其值得持卡人警惕以下两大核心变化及其潜在影响。
一、积分获取更“宽松”,但小心通胀稀释价值
此次修订虽未直接提高积分兑换门槛,却在多个细节中透露出“积分通胀”的趋势,持卡人需警惕积分实际价值的稀释。
2025版细则中,积分累积规则表面上并未降低积分获取比例,反而在部分高端卡种中提高了积分倍数,这对部分持卡人而言或许是一个好消息。例如免年费白金卡消费1元可获1.5积分,标准白金卡及以上更可达2积分,较普卡/金卡的1元:1积分比例显著提高。
中信银行积分计划条款与细则(2025版)显示,积分按照单笔入账金额以元位取整逐笔计算,普卡、金卡消费1人民币/1港币=1积分,1欧元=8积分,1美元=7积分;免年费政策类白金信用卡消费1人民币/1港币=1.5积分,1欧元=12积分,1美元=10.5积分;白金卡及白金卡以上消费1人民币/1港币=2积分,1欧元=16积分,1美元=14积分。
一般而言,积分发放量的增加,若不伴随兑换物品价值或种类的提升,将导致积分实际购买力下降。银行通过提高积分发放量,间接降低单位积分价值,持卡人需更多积分才能兑换相同价值的物品,这是一种典型的“积分通胀”策略。
中信银行此次积分规则调整,符合近年来银行信用卡积分普遍“通胀”的大趋势。银行为控制运营成本、应对监管要求,往往通过提高积分发放量、收紧兑换条件、缩短有效期等方式,间接降低积分价值。
2025版中信积分计划虽然在积分获取上更“大方”,但持卡人需清醒认识到:积分不是资产,其价值完全由银行主导,最终以银行公告为准。
二、“礼品”变“宣传品”,一字之差藏权限
旧条款出现“礼品”约50次,新条款几乎全部替换为“宣传品”。
在2024版条款中,持卡人兑换的权益被明确称为“积分礼品”,而2025版却将“礼品”全面替换为“宣传品”——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究的改动,绝非简单的文字游戏。从“积分礼品”到“积分宣传品”,这一字之差背后反映了银行在法律合规、成本控制、用户心理预期管理和营销策略上的重大转变。
“礼品”和“宣传品”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混用,但它们在核心目的、性质、对象和成本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 礼品:核心是“情”,为了建立和维系情感关系。
- 宣传品:核心是“广”,为了广泛传播品牌信息。
何为“宣传品”? 根据条款,此类商品多用于品牌推广,例如联名信用卡附赠的周边、合作商户的库存等。相较于传统礼品,“宣传品”往往具有实用性低、成本可控等特点。
“礼品”一词通常带有一定的赠与属性和质量承诺,而“宣传品”则明确将其定义为营销推广活动的一部分,强调其“非交易性”“非承诺性”和“活动附属品”的属性。
坦白说,近年来银行积分兑换的礼品质量参差不齐已是普遍现象。继续称之为“礼品”,只会加剧用户的失望感。直接称之为“宣传品”,虽然听起来不那么好听,但反而是一种“诚实”的做法,避免了过度承诺,可能会减少因期望过高带来的负面体验。
中信银行2025版积分计划的调整,反映了银行在成本控制、风险防范与用户运营之间的再平衡。“积分更易得,但价值更稀释;物品还能换,但责任更模糊”——这正是积分通胀时代的典型特征。
中信银行调整积分规则属于企业自主经营权范畴,不过支付之家网仍然建议持卡人:
1、优先兑换高性价比物品或航空里程,避免实物宣传品可能存在的质量与售后问题;
2、及时使用积分,避免过期,尤其关注活动积分的有效期;
3、警惕“非正常交易”行为,避免积分被清零;
4、仔细阅读条款细节,了解“宣传品”的真实含义与银行责任边界。
积分永远是银行的营销工具,而不是持卡人的资产。
理性用卡,精明兑换,才能真正享受信用卡带来的便利与回报。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发布者:卡组织 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https://www.zfzj.cn/5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