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打击洗钱及恐怖融资活动,中国人民银行于2025年6月22日正式发布《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简称《办法》),并将于2025年8月1日起施行。针对贵金属和宝石行业反洗钱监管的专项制度突破,标志着我国反洗钱监管体系向特定非金融领域纵深拓展。
贵金属和宝石交易因具有高价值、匿名性强、流通性快等特点,长期被洗钱分子视为“灰色通道”。国际经验表明,黄金等贵金属交易是洗钱和恐怖融资的高风险领域。此次新规的出台,旨在通过全链条监管、风险分级管控等手段,填补行业反洗钱制度空白,强化对可疑交易的识别与阻断能力。
《办法》提到,从业机构开展人民币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或者等值外币现金交易的,应当根据《办法》规定履行反洗钱义务。客户单笔或者日累计金额人民币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或者等值外币现金交易,从业机构应当勤勉尽责,遵循“了解你的客户”原则,根据客户特征和交易活动的性质、洗钱风险状况,开展客户尽职调查。从业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在交易发生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提交大额交易报告。
婚庆黄金消费历来是贵金属交易的重要场景。普通消费者购买婚庆金条、投资金条,只要使用非现金支付且单店单日不超过10万元,可正常交易无需额外手续。若新人选择现金购买总价超10万元的金饰,商家需核验双方身份信息并留存交易记录。
此次新规并非简单限制消费,而是直击贵金属交易洗钱乱象。尽管短期内部分交易流程可能略显繁琐,但长远看,这为市场筑起了抵御风险的堤坝,让每一克黄金的流转都经得起法律与时间的检验。
反洗钱网提示广大消费者,被报送大额交易报告不等于被调查,无需恐慌。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发布者:反洗钱网 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https://www.zfzj.cn/5526.html